松花江網(wǎng)

您所在的位置 首頁 新聞 吉林新聞

明珠璀璨耀邊疆——延吉市城市建設70年變遷走筆

2022-08-21 08:18    吉林日報
分享到
官方微信平臺

  本報記者 張偉國 王雨

  70年時光輪轉(zhuǎn),70年城市變遷,70年砥礪蝶變。

  延吉,位于吉林省東部,長白山脈北麓,為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首府。

  這里高樓矗立,燈火璀璨,國內(nèi)外朋友親切地稱其為海蘭江畔的“不夜城”。

  翻開城市檔案,走進塵封的歷史,打開共同的記憶,見證這座邊境小城,從破舊到繁華,從灰暗到明亮,從閉塞到通達……在注重城市品質(zhì),關注市民意愿的基礎上,70年來,延吉市大手筆推進城市建設,使其煥發(fā)出無限的生機與活力。

  歷經(jīng)時光的打磨,這顆邊疆上的“明珠”愈發(fā)閃耀奪目。

  百姓實現(xiàn)“安居夢”

  延吉是一座干凈宜居、生活舒適的城市。

  昔日的草房茅舍、黃塵古道早已被繁榮興旺所替代,現(xiàn)代化的城鄉(xiāng)基礎設施,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快捷便利和舒適享受。

  王英儒大爺今年76歲,在延吉市居住了40余年,親眼目睹了延吉市發(fā)生的巨大變化。憶起當時的城市,他用“四多”來形容。

  “那時延吉市人口不足10萬,基本看不到樓房,市民住的是草房和平房,居民取暖做飯都用木材和煤炭,家家戶戶房前屋后乃至房頂煙囪林立,濃煙滾滾?!蓖醮鬆斦f,剛到延吉時,他們一家5口擠在不足20平方米的破草房里,四處透風,夏天悶熱,冬天寒冷。

  “現(xiàn)在我住的樓房位于市中心,80平方米,寬敞明亮,有10多條線路公交經(jīng)過,娛樂交通購物都很便利……”居住環(huán)境越來越好,王大爺對現(xiàn)在的生活很滿足,“居住的小區(qū)從去年開始進行了改造,今年還要對樓道進行裝修,舊樓換新顏,都是政府建設得好!”

  新中國成立伊始,延吉市人民政府即著手興建公房和居民住宅。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,市政府采取“民建公助”“集資聯(lián)建”“單位自建”以及允許居民建私房等辦法,多渠道解決居民住宅困難,成果顯著。

  增強群眾的幸福感,改善居住環(huán)境,延吉市委、市政府始終堅持如一。

  2006年,延吉市采取市場化運作和政府主導兩種方式,實施棚戶區(qū)改造。歷時16年,破舊的棚戶區(qū)已變?yōu)閸湫碌淖≌^(qū),城市面貌有了很大改觀。2018年榮獲“吉林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先進集體”。

  經(jīng)歷了城市發(fā)展的過程,老舊小區(qū)作為城市的組成部分,出現(xiàn)了樓梯破敗、設施老化、功能不全等“成長的煩惱”。2019年至今,延吉市開展了老舊小區(qū)改造工程,修整墻面、改造套路、規(guī)劃停車位、建立兒童娛樂設施……一系列工程的展開,進一步提高了生活質(zhì)量,居民們迎來了實實在在的幸福。

  城市面貌展新顏

  延吉是一座生態(tài)優(yōu)美、滿目蔥郁的城市。

  春日,走在延吉的街頭,綠化帶內(nèi)京桃花開得爛漫;布爾哈通河畔,微風拂面而過,陣陣的暖意暖得透心;帽兒山上,楊樹、松樹抽出新芽,綠得耀眼。

  1958年,延吉市規(guī)劃在保護原有行道樹及自然綠地的基礎上,擴建風景游園,完善城市綠化布局,美化市容市貌。1979年,全市綠化面積為136公頃。

  近年來,延吉市委、市政府以“城市園林化、郊區(qū)森林化、道路林蔭化、庭院花園化”的綠化目標,努力為市民營造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。自2003年以來,延吉新建了新豐游園、朝陽游園及阿里郎廣場、親水廣場等37處精品城市園林景觀。

  綠化突出地域文化特色。延吉市的園林建設呈現(xiàn)出系統(tǒng)化的融合,民族性的獨特,文化感的優(yōu)美,彰顯了延吉市特有的風格特點。

  熱情的八月,延吉路面的花朵開得正艷,一簇簇,一團團,爛漫的鮮花扮靚了城市沿途的風景。

  今年,延吉把綠地養(yǎng)護作為全年的工作,從4月初就開始在全市范圍內(nèi)開展。在延吉市的各個街道,園林工人們的身影隨處可見,栽花、澆水、剪枝……種類多樣的鮮花出現(xiàn)在了原本空蕩蕩的路邊,精心修剪后的灌木形狀也更加好看。

  延吉市園林建設投資有限公司綜合部部長張萌告訴記者,每天有200多名園林工人進行綠地養(yǎng)護工作,尤其是游園廣場和各街路,一旦有裸露的地面和被破壞的草坪,都會進行種植和修補。目前,全市90%的裸露地面已經(jīng)種上了花苗,8月底前將完成全部綠地養(yǎng)護工作,扮靚延吉城市環(huán)境。

  綠蔭多了,鮮花艷了,城市美了,生活更舒適了,邁進“國家園林城市”行列的延吉市更加燦爛奪目,也成為了國內(nèi)外游客爭相打卡的“網(wǎng)紅城市”。

  道路通達暢八方

  延吉是一座川流不息、車水馬龍的城市。

  1958年,第一次編制出《延吉市建設總體規(guī)劃方案》。市內(nèi)主干道8條,次干道10條,路網(wǎng)呈棋盤狀;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,道路修建作為城市建設的重點,得到市政府的充分重視;

  延吉朝陽川國際機場建于1952年。1985年8月29日,延吉朝陽川機場開通民航線路;

  2015年9月20日,被譽為“東北最美高鐵”的長琿城際鐵路正式開通運營,延吉進入了“高鐵時代”。

  ……

  翻開《延吉市志》,幾經(jīng)更迭的道路拓寬、改造,構(gòu)成了城市的血脈和骨架;新建、續(xù)建的交通樞紐,環(huán)射成網(wǎng),重塑延吉城市時空。

  “出行基本靠走,家家必備一雙短靴?!边@是以前生活的真實寫照?!白孕熊嚩际羌依锏闹卮筘敭a(chǎn),更不敢想能開上小汽車了?!睒阏茉创鬆斀衲?8歲,參與并見證了延吉成長的過程。

  “第一次坐飛機的時候可別提多興奮了!”想起帶母親去西安的場景,樸大爺臉上止不住的笑意。他告訴記者,2300多公里的路程僅用5個小時就到了,沒想到從延吉到敦化卻花費了8個小時。

  “從延吉到敦化的火車只有晚上9點才有,在火車站等了4個小時后,再坐4個小時的車才能到敦化?!甭吠旧喜粌H耽誤時間,還消耗精力?,F(xiàn)在城市發(fā)展日新月異,乘坐高鐵到敦化僅需40分鐘,交通工具方便快捷,讓他更加深愛這座城市。

  齊全便利的交通運輸拉近時空距離,如今,延吉市已形成公路、鐵路、航空、海運齊全便利的交通運輸體系。2021年,延吉朝陽川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58.05萬人次;貨郵吞吐量3691.1噸。

  焊花飛濺,機器轟鳴,延吉市道路工程建設正酣。延吉市中環(huán)路四期工程,西山街延伸、園藝路工程,延河路延伸工程等項目即將投付使用。

  路路暢通,趕超發(fā)展的速度,項目的建成將更加方便市民出行,優(yōu)化城市交通網(wǎng)。

  清流潺潺入心田

  延吉是一座水草豐茂、休閑養(yǎng)生的城市。

  三面環(huán)山,“兩河”繞城。延吉境內(nèi)有兩條河流穿過,布爾哈通河橫貫市區(qū)中部,煙集河自北向南,縱跨市區(qū),在市中心與布爾哈通河匯流。

  布爾哈通河是延吉市的重要景觀之一。過去一提起布爾哈通河東側(cè)河床,大家就會想到亂草叢生的景象。為改善這一狀況,自1997年延吉市開始對河床進行生態(tài)修復治理,截至目前,共完成投資7.45億元,治理河道長27公里,再現(xiàn)了布爾哈通河“水清、岸綠、景美”的生態(tài)風貌。

  近年來,延吉市致力于將布爾哈通河和煙集河兩岸打造成觀賞休閑一體化,生態(tài)文化融于一景的美麗景觀帶,填補完善了綠化、亮化小廣場、停車場等景觀,增加了涼亭、小雕塑等小品設計,建設了游樂設施、音樂噴泉,為市民提供了一個集休閑、健身、娛樂于一體的濱河休憩空間。

  在確保城市防洪安全的同時,把原本單一而貧水的河流改造成集防洪、環(huán)保、觀賞、休閑為一體的多功能的城市新景觀,提高了城市品位。2008年被評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(qū),成為延吉的一道亮麗風景。

  “2021年7月,我們再次提檔升級。布爾哈通河城區(qū)段水利綜合治理工程項目的實施,既可以保障河道行洪安全,又對布河景觀進行了改造升級,也為市民打造了一處水文化休閑地。”市水利局計劃科科長李南向記者介紹,項目建成后,一是提高延吉市主城區(qū)防洪標準,由五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,保障兩岸居民生命財產(chǎn)安全。二是延川橋到延東橋段,橋下的節(jié)點會打通,形成一個慢行系統(tǒng),讓市民和游客有一個更好的兩岸出行環(huán)境。

  河水潺潺,滋潤著延吉大地;游人如織,盡享城市風景。

  白天,大街上車水馬龍、人來人往;夜晚,街巷中燈火璀璨,流光溢彩。

  經(jīng)過70年的發(fā)展建設,延吉市城市基礎設施從無到有,從小到大,綜合功能日臻完善,公共設施、道路橋梁、水電通訊、文教衛(wèi)生等與人們生活相關的方方面面幾乎盡善盡美。

  一幅幅美麗風景,鐫刻了城市建設的年輪;一項項民生工程,溫暖了人們的心窩;一張張百姓的笑臉、一個個幸福的家庭,映襯著延吉城建與延邊州建州70年共同奮斗的偉大成果!

 ?。ㄋ苫ńW(wǎng)編輯 李冠群)

反侵權公告:

根據(jù)《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》、《信息網(wǎng)絡傳播權保護條例》等法律法規(guī),未經(jīng)書面許可,擅自轉(zhuǎn)載本報社作品的,將涉嫌侵犯著作權人合法權益。為規(guī)范網(wǎng)絡轉(zhuǎn)載行為,制止非法侵權轉(zhuǎn)載,本報社鄭重公告:

一、任何單位或個人,在任何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著作權歸屬于江城日報社(包括《江城日報》、《江城晚報》、松花江網(wǎng)、吉林烏拉圈等)的原創(chuàng)內(nèi)容,必須事先取得江城日報社書面授權;

二、對侵犯江城日報社(包括《江城日報》、《江城晚報》、松花江網(wǎng)、吉林烏拉圈等)著作權益的違法行為,本報社將采取一切合法措施,追究行為人的侵權責任,包括但不限于公開譴責、向國家版權行政管理部門舉報、提起訴訟等;

三、對于各類非法轉(zhuǎn)載行為,歡迎讀者提供侵權線索:

程律師(法律顧問)0432-62223777

武文斌(版權合作)0432-62523496

文檔附件